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十四五”时期我省司法行政工作成效显著
来源: 江西日报 | 日期: 2025年10月30日 | 制作: 肖琳琪 | 新闻热线: 0791-86849110
“十四五”时期,全省司法行政系统立足“一个统抓、五大职能”,坚持重点重抓、紧抓快干、改革创新、全国进位,全面提升司法行政法治保障水平。
助刑满释放人员“归巢”融入
帮助服刑人员在刑满释放后重新融入家庭、顺利回归社会,是维护社会和谐安定的重要举措。我省构建了一套完整有效的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模式,让迷途者重拾生活信心。
在安置保障上,健全省市县乡村五级责任体系,建成含6个省级基地在内的375个安置基地,累计为2100余名存在现实困难的刑满释放人员提供临时住宿与岗前实训;联合民政、人社等部门落实低保、生活救助,帮扶4408人次,有效解决无家可归、无业可就、无亲可投的“三无”困境。
就业对接环节,建立监狱与地方司法行政机关联动机制,在服刑人员临近释放前1个月精准匹配技能特长与就业意愿,新增6个数字技能实训基地开展专项培训。近两年,累计为4.4万余名临释人员开展技能培训,举办280余场就业推介会,打造“技能培训—岗位推介—就业安置”完整链条。今年10月15日,统筹全省各设区市和县(市、区)司法局、司法所及13所监狱,同步举办临释人员安置帮教就业招聘会。活动汇聚291家企业、5112名临释人员,现场达成就业意向1197个,为临释人员搭建便捷就业服务桥梁。
融入帮扶方面,引入“黄丝带”“红苹果”等11家公益组织,开展320余场心理疏导、家庭修复活动;组建56支志愿者队伍开展480余场法治宣讲,帮助1800余人缓解融入压力;邀请人大代表、企业家等走进监狱提供帮扶,消除社会偏见,助力刑满释放人员从“回归社会”迈向“融入社会”。
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法治“强心剂”
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是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我省从纠治突出问题和规范提升执法质效两端发力,以法治护航企业发展。
专项行动破难点,全省司法行政与纪委监委协同联动,重点领域执法部门同步行动,聚焦企业反映强烈的执法问题进行集中整治。截至10月25日,共纠治涉企行政执法问题3000余个,清理行政执法主体207个,调离行政执法岗位5185人,依法为企业挽回损失5300余万元;推动部门从优化审批备案、强化合规指引、畅通信用修复等方面,为企业办实事4785件,惠及企业88032家。
规范检查立规矩,省政府印发《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实施意见》,明确20条具体举措。省市县三级审定公告检查主体5220个,梳理检查事项8412项,21个省级执法部门报备年度检查计划;省市场监管局编制部门联合抽查清单,南昌、景德镇等地推行“扫码入企”,鹰潭、萍乡试运行全省统一的“涉企行政检查”平台,实现检查过程“亮码可溯”。
数字监督提效能,以司法部试点和我省数字政府建设为契机,加快全省行政执法监督信息平台建设,通过汇聚执法数据、AI赋能分析,构建贯穿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智能监督机制,实现监督关口前移。目前,系统已完成功能设计,正推进与各执法部门系统对接。
司法行政服务更“智慧”更贴心
我省司法行政系统坚持改革与数字化双轮驱动,推动工作从传统模式向智能高效转型,让法治服务触手可及。
智慧基础强支撑,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江西省法治智能化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在全国率先完成省级“智慧法治”工程立项,运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推进数字法治政府、数字刑事执行、数字法律服务、数字政务管理等“四大应用”。打造江西司法行政“法务云”,汇聚行政执法、监狱、公共法律服务等业务数据,社会查询次数突破1000万。
政务服务减负担,推进司法行政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的机构和人员审批全部实现网上申请、办理、查询,累计办理服务事项41.57万件。在“赣服通”开辟“法律服务专区”,整合全省421家律师事务所、111家法律援助中心等机构及14386名法律服务人员,实现咨询、受理、办理“掌上问”“指尖办”。
便民服务无死角,建成覆盖全省各乡镇司法所的远程法律服务“乡乡通”平台,偏远乡村群众在当地司法所即可与城市法律服务工作者进行视频咨询。目前,市县乡三级已开通1589个远程法律服务点,帮助群众120多万人次,真正实现“家门口的法律服务”。同时,建成特殊人群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打通公检法司及人社、民政数据,实现对监狱服刑人员、社区矫正对象等重点人群的精准管理与精细帮扶。
下一步,江西省司法厅将持续深化司法行政改革,在安置帮教、涉企执法、数字法治等领域持续发力,以更实举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全省社会治理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值班编辑:傅蓝天
值班审核:周艳华
值班编委:傅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