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红色金融历史图片展进高校:一堂跨越时空的“思政课”
来源: 江南都市报 | 日期: 2024年06月07日 | 制作: 江南小编 | 新闻热线: 0791-86849110
文/图 江南都市报报全媒体记者章娜、实习生柯莺莺
由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创办的工人消费合作社发行的第一张股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金融实践的早期萌芽……在第17个“6•9”国际档案日来临之际,130余件(组)珍贵历史图片和近50件苏区红色货币实物档案在江西高校正式展出,一张张老照片生动地还原了当年的历史荣光,一份份档案资料见证了苏区红色货币的发展历程。6月3日,图片展在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正式开展,广大师生慕名而来,大家在展览中学习及深思,这堂跨越时空的“思政课”,给予了一代青年的奋进之力。
江西是中国红色金融事业的发祥地
破土萌芽,一幅江西红色金融地图上,瑞昌县(今瑞昌市)工农兵银行、武宁县工农兵银行、铜鼓县苏维埃造币厂……这些红色金融的印记是发祥地的重要象征。
6月3日下午, 江西红色金融历史图片展进高校暨“6•9”国际档案日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图书馆举行,现场的一张江西红色金融地图特别引人关注。由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创办的工人消费合作社发行的第一张股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金融实践的早期萌芽,随后,江西各地发动武装起义,并逐步建立县、乡、村苏维埃政府,红色货币在这个过程中应运而生。
红色金融历史图片展中的一张黑白老照片,还原了红军造币厂的老样貌。1928年5月,井冈山造币厂(也称红色造币厂)成立,是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创办的第一个金属铸币厂,该厂铸造的“工”字银元,是目前已知苏区根据地最早发行的银质货币。接下来,1930年8月,修水县苏维埃政府在渣津创办修水县赤色消费合作总社;同年10月,赣西南苏区连成一片,建立统一的财政经济和银行货币,11月,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在吉安创办了根据地统一的金融组织——江西工农银行。
1933年1月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总金库在瑞金叶坪正式成立,隶属中央财政人民委员部国库管理局,国家银行行长毛泽民兼任主任。
再现烽火岁月中的铸币史
在极其艰难的战斗岁月,红色金融工作者在刀尖上筹款,战火中营业,他们投入满腔热情,发挥聪明才智,就地取材,从无到有,在实践中不断提升造币的技术和工艺,诠释了真正的“工匠精神”。以“工”字银元的铸造为例,井冈山造币厂利用红军缴获的银器,银饰等银料,采用坩埚、石天碓等简陋设备,先将银器在坩埚熔化,经翻炒成银元般大小的银坯,然后用手工清砂锉光,再放入冲压架的碓石上进行冲压成型。1931年8月,中央印刷厂由东固印刷厂和兴国印刷厂合并组成后,迁到瑞金叶坪下驶坞村,10月间,中央印刷厂正式成立,国家银行发行的纸币、公债券等各种票证都由中央印刷厂负责印制。
随着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利,中央苏区地域快速收缩,江西红色金融随之衰弱,随后,中央红军主力被迫撤离进行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上旬,国家银行工作人员跟随主力红军以及中央机关工作人员,踏上了漫漫的长征之路。“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几个月前热播剧《追风者》中的场景,脑海中浮现出当年的烽火岁月。”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子小郭沉浸其中,有感而发。
一堂珍贵的“思政课”
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的红色金融实践,为发展苏区经济、改善军民生活、支援革命战争、巩固红色政权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烽火硝烟的峥嵘岁月里,刻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红色资源。江西红色金融历史图片展通过130余件(组)珍贵历史图片和近50件苏区红色货币实物档案,再现江西红色金融发展历程,给高校的师生一次精神洗礼。
“江西红色金融历史图片展让师生从更多维度了解中国革命进程和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发挥了党史立德树人重要作用,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校长左和平表示。
“通过这次图片展,我了解到,革命战争年代,苏区的群众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倾尽所有,支持金融事业,为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红色货币,见证烽火岁月,我将延续这种精神,为社会作出贡献。”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子梁晓勤感慨道。
该校2023级学子黎弦剑表示,通过此次展览,感受到了革命先辈的艰辛,作为青年学子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
据介绍,此次江西红色金融历史图片展将先后在省内13所院校进行巡展,时间持续至年底。
值班编辑:范晶
值班审核:周艳华
值班编委:陈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