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陪诊师: 不止是新兴职业,更是陪伴和温暖

来源:  江南都市报     |    日期:  2022年10月09日     |    制作:  江南小编     |    新闻热线:  0791-86849110

文/图 赵琼、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段萍、实习生张文琪

   陪诊师,一个新型的职业,有人说这不就是过去的“医疗黄牛”“医托”换了一个高大上的马甲吗?人们的偏见大多时候都建立在获取信息的不全面和不对称,然后凭自己过去经验或者主观臆想去下结论,对于陪诊师的普遍认识也属于这种。

  其实,如今火爆网络的陪诊师并不是一个凭空出现的职业,早在十几年前,不少医院为了改善病患的就医体验,就曾在医院内设立过类似“陪诊员”的岗位,但因为“医托”“医疗黄牛”的存在,让陪诊员的工作开展难度变大,且医护体系内并未把这一岗位系统化,导致陪诊师的职业发展十分缓慢。那个时候,陪诊师主要服务对象大部分是老年人,或者是来自边远地区的人群。

  十多年过去,各个城市的中心医院越来越大,科室分布也越来越科学细致,就诊智能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在互联网推动下,陪诊师这一职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那今天的陪诊员是什么样呢,门槛低?月入过万?时间自由?跑腿员?时间管理大师?情感沟通高手?……记者跟随陪诊师身边体验了她日常的工作,感受着她的辛苦的同时,也对很多问题有了答案。

  时间管理的高手:一上午完成5项检查

  2019年,吴艳萍成为了一名陪诊师,在她的包里,永远放着卫生纸、塑料袋和口罩三样物品,彼时,北上广等大城市的陪诊师行业也才刚刚起步,在南昌更是一片空白。2022年9月末的一个上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门口前来就诊的人络绎不绝,门诊大楼里也是人满为患,每个科室的导诊台都是十几个人围着一个服务人员在询问。就是在这里记者第一次见到了吴艳萍。“你拿着这个磁共振预约单去负一楼那里就可以做。”她把手里的一张检查引导单递给她的客人后,马不停蹄地前往四楼寻找另一位客人王琴(化名)。

  王琴是上饶市鄱阳县人,今年52岁,这两个月她常感觉左耳以及后脑勺左侧有嗡嗡的声音,于是想来南昌做一下磁共振检查,顺便也给自己做一个小体检。在吴艳萍的陪伴下,她在半个小时内就已经做完了血液检查和心电图两个项目,在都是患者和家属的B超室外的候诊厅,我问了第一个问题,为何会选择做陪诊师这个职业?

  “我最早的陪诊顾客就是母亲,她一直都有些哮喘、腰疼等小毛病,可每次去医院都很费劲,文化水平不高,普通话也不好,好在那时我就在南昌上大学,可以随时带着母亲去看病。后来我去广州了,这事就交给表妹来做了。”

  “2013年,母亲因为颈椎问题住院,有次打电话给我说想跳楼。我随即想到了这么多年都没有陪伴母亲看病,她自己的病情和心情,都找不到人来交流,所以心理上才会开始出现抑郁的倾向吧。”自此之后,吴艳萍意识到有很多像她母亲这样的人,需要有人陪诊。于是她决定辞去广州的工作回到南昌,刚开始进入的是一家健康公司,做起了兼职陪诊师,6年之后成为职业陪诊师。

  “对于陪诊师来说,了解医院的环境非常重要,我多跑一趟,我的客人就能少跑一趟。”记者跟着吴艳萍穿梭在医院的各个楼层和各条通道里,中间几乎没有空闲的时间:先去B超室报到,然后预估还有多久能排到王琴,在这个间隙去做别的检查……我的脑袋已经是一团浆糊,但是她的思路却非常清晰,每拿到一张单子她都能迅速判断出往哪条路走,坐哪间电梯能够更快到达,如果等待检查的时间长,她会独自前往自助取单机,取出检查报告。2个小时下来,她的步伐依然迅捷。

  中午11时左右,王琴看完最后一个面诊,医生说她可能是没有休息好或者心情不好,没有大问题。将王琴送出医院门口时已经11时30分了,4个小时内,吴艳萍陪同她做了 5项检查,2个面诊和2个回诊。“终于结束了。”吴艳萍长呼一口气,我询问她下午是否可以休息,她摇了摇头:“我要排一下明天的单子,再学习一些医学知识。”

  情感沟通的达人:心情和病情都重要

  除了要成为时间管理大师,陪诊师还需要有很强的沟通能力,不仅要和客人沟通好,更重要的是要搭建好医患沟通的桥梁。吴艳萍服务的客人大多来自南昌市外,其中大部分人的普通话水平都无法做到与医生顺畅沟通,还有人则会被各大医院细分的各种科室搞得晕头转向。因此,在客人下单前,吴艳萍都会详细了解他们去医院的主要诉求。

  “一是帮助他们根据自身情况挂合适的科室,其次,我要把他们想问的问题都记录好。”吴艳萍告诉记者,在面诊的时候,大部分患者的问题都需要由她来询问,此时的她,更像是一位带着小朋友来看病的家长。

  吴艳萍曾经接到过一个特殊的单子,对方表示自从母亲搬到他家居住后,发现自己的腹部靠近盆骨的地方总是会鼓起来,于是他母亲怀疑自己得了肿瘤,但是跑完各大医院、做完各项检查,都没有发现有任何问题。尽管如此,他母亲还是心存忧虑,找了各种药吃,他们小两口都劝她不要折腾自己,反而使得家庭关系紧张,无奈之下只能妥协,找到吴艳萍帮忙去陪诊。

  “了解这个情况后,我先是带着她去医院做各项检查。”在等待检查结果时,吴艳萍问了她各种问题,“平时运动吗?”“换了环境后有什么不适应的地方?”“饮食上有什么变化?”终于,吴艳萍在她的饮食上发现了端倪,“以前她自己煮饭的时候吃得又少又清淡,到她儿子家后就吃得多起来,而且比较重口。”

  为了得到这位母亲的信任,她拿自己举例,“我吃一个礼拜的大鱼大肉,不仅会肚子鼓起来,还会呕吐……”在和她解释清楚后,吴艳萍问还去拿报告吗?她挥了挥手说回家吧。

  “这种情况时有发生,有时候医生没有那么多时间向患者解释清楚,他们每天要看太多病人了。”在吴艳萍看来,医患面诊交流之外的空白,需要由她来填补。在陪诊完客人后,吴艳萍还会回访他们,问候他们的身体,有没有按照医嘱按时吃药,“我想让他们感受到我的关心,因为对于病患来说,很多时候,心情和病情一样重要。”

  成为陪诊师,真的就能轻松月入上万吗?

  在北上广地区,陪诊师已经成为新兴的热门职业,在南昌则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现在南昌大概有四五家做陪诊的企业,还有一些个人的。”吴艳萍是南昌最早一批从事陪诊师的人,最开始她的公司采用的是会员制,主要针对的是高端客户。“交了年费后,这一年无论什么时候需要陪诊,我们都会去。”很快她们发现,大家一年去医院的次数并不多,所以愿意消费的人也不多,而普通市民对于陪诊的需求会更多。于是公司取消了会员制,而是采用单次购买的方式,这也是南昌目前普遍采取的方式。

  吴艳萍的客户主要来自她在各大短视频平台上的传播和熟客介绍,3年下来她已有一批稳定的客源,尽管如此,能够在一上午或一天完成几个单子的情况依然很少见,大多数情况下,她需要花大半天时间去陪同一位客人看诊。

  对于每月的收入,吴艳萍则表示:“单子接得并不稳定,有时多,有时少,但是基本上不会过万。”不仅在收入方面并不如大家所想一般可观,在陪诊中耗费的体力和精力也不是常人所能坚持的。“有很多人听说陪诊师赚得多,跑来找我接受一下入行培训,这样的人我都会叫她们先跟我一天,其中很大部分人都因为太累,第二天就不会再来了。”

  不过对于陪诊师这个行业未来的发展,吴艳萍还是挺乐观的。随着社会老龄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城市里就会需要更多的陪诊师,这是一个年轻人可以去考虑的职业选择,但前提是需要对这个职业有足够的了解,并且要掌握足够技能。“如果只是抱着轻松赚钱的想法,那么你肯定会失望。”吴艳萍笑着说。

  记者手记:

  陪诊师的工作内容,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过去的“医疗黄牛”,记者在跟随之前也过这个疑虑,但是一天下来,记者便知道了两者之间巨大的区别:“医疗黄牛”是通过不正当的途径进行牟利,只管高价倒卖挂号,其他不管;而陪诊师则更像是一种服务,他们没有特殊的挂号渠道,所有检查产生的费用都有正规发票。

  陪诊师的服务首先是利用对医院环境的熟悉,让患者看医更便捷,时间利用更合理,其次是帮助患者在医院就医时赶走孤独和不安,大多数去医院看病的人,都会有点紧张和不安,甚至有点小恐惧,也希望身边有个人说说话,来分散自己的不安全感,这也许才是陪诊师最重要的功能。这也是吴艳萍的客户中有很多年轻人的原因吧。

  随着城市老龄化的加深,陪诊师未来的客户群体还是以老年人为主,因此这个职业未来还有大量的发展空间,只是如今还处于野蛮生长的状态。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密切关注这种新型职业,并适时给出有效的行政指导,促进整个行业良性发展。而对于想成为陪诊师的年轻人来说,努力储备和提升自己的各种能力,而不只是盯着所谓的高收入,才能真正把这份工作做好。

  值班编辑:周章云

  值班审核:金路遥

  值班编委:杨进

更多新闻

营在江西漫漫说:圆满和解

昌景黄高铁:一座座桥梁和隧道形成醉美秋景